
近日,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發布了《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列為未來三到五年內對世界產生最大影響的新興技術之一。這一報告揭示了人工智能在新興技術領域的重要地位,并突顯了它在制造業中的巨大潛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是一種通過學習大規模數據集,實現生成新的原創內容的新型人工智能技術。ChatGPT發布引起廣泛關注后,人工智能迅速成為制造業的關鍵領域。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不僅實現了通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重大突破,還為智能客服、智能機器人、智能助手等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應用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并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向更廣更深的領域拓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中國得到了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中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排名全球第二,正在以“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相結合的方式迅猛發展。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在2022年達到5080億元人民幣,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逐步形成,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不斷涌現。
歐陽日輝指出,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是關鍵發展方向,它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制造業,實現機器的自動反饋和自主優化的過程。在制造業中,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廣泛,包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產品和服務價值以及探索新業務模式等。
舉例來說,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實時監測生產線上的產品,并進行缺陷檢測和質量控制。通過分析圖像或傳感器數據,人工智能能夠自動識別和分類缺陷,并及時采取措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一致性。同時,通過分析生產數據和監控傳感器和設備,人工智能可以識別生產線上的瓶頸和瑕疵,并提供優化建議,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預計未來,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的應用將由解決可見問題,如缺陷檢測,向解決和避免生產系統中的不可見問題,如工藝優化,逐步演進。這將實現制造系統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產品競爭力的突破。同時,人工智能的應用將使越來越多的技術商和創業企業成為制造業生態圈的一員,創造出新的生態組織模式。
總體來看,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為人工智能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電子、汽車、能源電力等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規模和增長領先于其他行業。人、機、物三元智能融合是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物設備的智能化將是最大的市場,必將形成新的產業生態。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普及,中國制造業將迎來更多的創新機遇,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高效化、綠色化的方向邁進,為中國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